河南省第四地质矿产调查院有限公司(简称“地矿四院”),组建于1956年8月,原称“河南省地矿厅第十一地质队”,2012年10月更名为河南省地矿局第四地质矿产调查院。2023年3月,更名为河南省第四地质矿产调查院有限公司,是河南省豫地科技集团的直属企业。有郑州、商丘、永城三个基地,总部和科研基地位于郑东新区地质大厦。 地矿四院是一个集资源能源勘查开发、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地质灾害防治、地质技术服务、投融资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地勘单位。现有职工50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68人,正高级职称20人,高级职称75人,中级职称技术人员119人。有各类勘探设备、仪器973台(套)。有各类资质26项,其中甲级9项(一级),乙级16项(二级),业务范围涵盖固体矿产勘查开发、固体矿山生态修复、土地综合整治、地质灾害防治、农业地质调查、工程地质勘察、水工环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地质实验测试(岩矿测试)、测绘测量、土地规划、电力工程、矿山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地基基础工程、环保工程等。 公司设有10个管理部门、26个生产经营机构和2个服务机构。其中,在省外设有新疆、西藏、青海、贵州、东南等5个事业部及华北分院、喀什分院、和田分院等6个常驻分院,在浙江、上海等10余个地市设有办事处。公司积极践行“走出去”发展战略,业务足迹遍布全国各地。 围绕矿产勘查开发业,在服务保障资源能源安全方面主动担当作为。探明全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永夏煤田,在豫东勘查煤炭资源100亿吨以上;提交铁矿石、花岗斑岩、白云岩、水泥灰岩、粘土膨润土等矿产储量75亿吨;承担河南省第一口页岩气探井—郑东1井施工,创造多项纪录;抓住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机遇,在新疆开展财政项目立项、矿产勘查、综合地质调查、地质钻探等项目20余项,开辟了“地质援疆”新路径等。 围绕生态环境业,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彰显实力。实施的永城市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形成了具有城市河湖特色的日月湖生态水利旅游风景区;实施了秦岭东段洛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工程、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环境治理等中央财政项目,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作为技术支撑单位,承担了洛阳、鹤壁、永城等有关县区地质灾害排查与应急防治等工作,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转企以来,公司相继中标禹州市梁北镇煤矿塌陷区土地整治、登封市嵩山南麓矿山生态修复等重大生态环境治理项目,积极促进了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和地方经济发展,为筑牢中部地区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四院力量等。 围绕投资融资业,增加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公司紧紧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战略,积极服务地方政府需求,用好投资融资机制,充分发挥公司专业技术优势,在土地综合整治、生态修复等领域成功谋划多项EPC+F重大项目,包括禹州市遗留损毁土地治理、固始县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太康县土地整治等项目。投融资业在公司的成功引入,公司走出了国有地勘企业转型发展新道路,开创了公司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领域、新业态、新模式。 围绕地质技术服务业,在地质钻探、测绘、物探、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工程勘察、测试等领域,精准服务地方政府和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在省内及黑龙江实施了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项目;参与完成了鲁南高铁、郑徐高铁、沿黄高速、商丘市棚户区改造等国家、省、市级重大建设项目勘察任务;开展了永城市、夏邑县、睢县西南部富硒土壤调查评价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助力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公司先后荣获“全国功勋地质队”“地矿部找矿特等奖”“国土资源部抗旱找水打井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状”“河南省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先进单位”、第二届河南省清洁能源行业“金杉奖”等百余项荣誉称号。 公司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三光荣”传统和“四特别”精神,秉承“人本、诚信、包容、奉献、创新、开拓”的企业文化理念,深入推进以“强五基固五柱,走好两条路”为核心的公司“125522”发展思路,以打造全省一流国有地勘企业为目标,持续深化改革创新、着力增强地质工作保障和服务功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