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厅按照自然资源部的部署和要求,坚持数据为王、创新为要、应用为本、安全为基,加快建设“三湘尽览、物联感知、智能调度”的实景三维湖南,打造统一时空数据基底,多个案例获国、省推介,已初步形成省市协调通畅的实景三维一体化建设和服务格局。为进一步培育发展测绘地理信息领域新质生产力,以数据之治助力现代化新湖南建设,“美在自然 何以湖南”专栏特选刊典型案例,供参考借鉴。本期请看《实景三维助力工程建设项目智慧选址》。![]()
实景三维助力工程建设项目智慧选址
基本情况
实景三维助力工程建设项目智慧选址案例由省厅申报。2022年底,省厅利用实景三维技术,创新研发了集土地、规划、生态、建设、费用等核心要素一体化评估的智慧选址系统,在交通、电力、文旅、能源、水利等多部门推广应用,得到了自然资源部、省政府高度肯定,并在全国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会议上推介。
系统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人民日报、湖南日报、湖南卫视、湖南经视等多家主流媒体均对此作了专题报道。借助智慧选址系统服务临武新能源产业项目获湖南省首届服务企业群众“十大”典型案例。
![]()
典型做法
构建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大数据及实景三维分析模型,将实景三维数据与土地利用成果进行融合,形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的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模型,模拟实景进行三维立体的可视化展示,并提供量化分析,实现多方案同屏比较,辅助决策。
![]()
研究基于DEM及实景三维数据的工程建设项目智慧选址。自动分析重大项目设计标高,分析项目占用地类情况,预估拆迁量和成本,计算土方量、桥隧比,为寻求最优选址提供数据支撑,并为项目建设单位提供优化选址方案,减少颠覆性修改,缩短用地审批周期,提升用地审批效率。
通过对湖南省房地一体确权登记的1300多万套农村房屋数据进行立体白膜处理及三维可视化展示,在项目方案比选时,精准判断压覆房屋数量、建筑面积、安置人口,智能测算大致拆迁费用,并基于实景三维数据,可视化展示重大项目选址推荐方案。
![]()
相关创新
1.技术创新
应用DEM及实景三维数据自动计算交通项目设计标高、桥隧比、土方量等,应用实景三维数据的视觉和空间计算结果保障重大项目用地。
![]()
2.产品创新
应用实景三维、大数据、可视化等技术,研发了多因子选址评估模块的工程建设项目智慧选址系统。
3.管理创新
建立了“项目即时会商、问题定向研究、指标全额配置、组卷专人跟进”工作机制及并联审批工作机制,以实景三维为主的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大数据为调度“底座”,与相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会商交流,提升用地审批效率。
![]()
4.应用创新
联合行业主管部门、项目业主单位以实景三维服务项目科学合理选址,既能引导项目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又能提前介入帮助项目建设单位降本增效,实现部门协同、多方共赢。
![]()
应用创新及成效
审批效率不断提升,项目落地稳中有进。
做到了“所见即所得”,解决了以往项目选址时“纸上会商不直观,项目策划周期长”等问题,实现了项目用地实时分析、现场会商、快速调整、辅助决策,提高了重大项目用地保障效率。如:沪昆高速金醴扩容工程是我省第一条八车道高速公路,二三维海量空间数据为项目选址提供了智能决策底图,项目仅用4个工作日就完成用地组卷并获自然资源部批复。 ![]()
数智场景持续优化,园区建设稳中提质。
系统基于地形级实景三维,构建了省域全覆盖、自然资源要素全囊括的智能仿生场景,通过对项目用地进行自动分析、审核校验、方案比选,为重大产业等项目选址提供决策支撑,如临武县锂电新能源项目通过智慧比选,变“线下多头核”为“线上一键出”,时间上压缩80%。
多方联动上下一心,节地把关稳中增效。
(责任编辑:admin)2023年,依托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大数据及实景三维数据挖掘分析技术及智慧选址系统引导娄底市梅山灌区等30个项目主动避让永久基本农田、连片优质耕地,累计核减不合理用地1.58万亩,减少耕地占用0.46万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