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第四版)第一章第四节:地质作用及其研究方法(一)第一章 绪论 第四节:地质作用及其研究方法(一) 一、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geological action)就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它分为内力(endogenous)地质作用与外力(exogenous)地质作用两类。前者主要以地球内热为能源并主要发生在固体地球内部,包括岩浆作用、构造作用地震作用、变质作用、地球各层圈相互作用;后者主要以太阳能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引起,包括地质体的风化作用、重力滑动作用以及各种地壳表层载体(河流、地下水、海水、湖泊、冰川、风沙)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同时受到重力和地球自转力的影响。正是这些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或明或暗、或急或缓不断地作用于地球并改变地球的面貌,地球才表现出巨大的活力。地质学的主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各种地质作用的过程及结果。 二、地质作用的特点 (1)地质作用的地域特色:一方面,地质作用的发生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共同规律;另一方面,不同地区往往出现不同的地质作用,且同一类地质作用或事件在不同地区往往具有其特殊性和穿时性。 (2)地质现象的复杂性:从地质作用的性质上看,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从规模上看,大到全球的宏观现象,小到原子和离子的微观过程。同时,地质作用涉及水、生物、大气、天文、地理等一系列学科领域。 (3)地质作用过程的漫长性与瞬时性:例如海陆变迁、山脉隆升、海底扩张、岩浆侵位等过程需要很长时间,一般以百万年(Ma)为单位计算。如喜马拉雅山脉,从大洋关闭、褶皱隆起至今约有45Ma,太平洋的形成至今约有180Ma。但是,也有一些地质作用过程的时间很短,如地震作用,往往在数秒至数十秒内完成。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的举世震惊的四川省汶川8.0级大地震,仅持续十几秒,但发震前的能量聚集过程时间很长。因而,人们难以对正在进行的地质作用的全过程进行完整的观察,对于地质历史中发生的地质作用更不可能直接去了解;绝大多数地质作用也难于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加以重现(陶晓风等,2007)。 摘自《普通地质学》(第四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