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第四版)第一章第三节: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分支学科 第一章 绪论 第三节 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分支学科 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大致可分为六类,各自构成不同的分支学科。 (1)组成地球的物质:目前地质学深入研究的是组成地壳和上地幔的物质,主要包括元素、矿物、岩石或矿石、地壳;不同尺度物质的存在形式、特征、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及其利用。研究这方面的分支学科有结晶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等。 (2)物质的组成方式、形成、演化与分布:主要阐明地壳以及地球内部的结构、构造特征,闸明其分布特征、形成条件与演化规律,即物质、时间、空间。研究这方面的分支学科有构造地质学、区域地质学、地球物理学、自然地理学等。 (3)地球的历史:地球形成至今已有46亿年,其中36亿年以来的形成与演化历史是重点研究对象。研究这方面的分支学科有古生物学、地史学、岩相古地理学、第四纪地质学等。 (4)应用问题:水文地质学研究地下水的分布、找寻、开发和利用;工程地质学研究的是与铁道、公路、大坝、桥梁、隧道、城市工程、地下空间等建设有关的地质条件,以保证工程的稳固与安全;地震地质学研究地震发生的地质背景与分布规律,为预报地震服务;环境地质学研究影响环境的地质因素,为提高环境质量、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服务。此外,还有煤田地质学、石油地质学、铀矿地质学等应用学科。 (5)研究方法与手段:在这一领域中的分支学科有同位素年代地质学、遥感地质学、数学地质学、实验地质学等。 (6)综合性研究:现代科学发展的一个趋势是由分科走向综合与集成,许多重大科学问题只有通过综合性研究才能解决,并通过集成研究掌控全局。板块构造学理论是这一方向的突出体现。它从全球的角度,将物质组成、地壳与整个地球的结构构造、演化历史以及地质体的几何学、构造运动学、年代学、地球动力学融为一体进行研究。此外,行星地质学、大陆动力学及海洋地质学都是进行综合性地质研究的新领域(McMenamin,2007)。 地质学形成至今不过200余年,其发展进程十分迅速,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如石墨烯、生命大爆发与生物大绝灭、高原隆升机制、大陆深俯冲、玄武岩浆底侵、陨石撞击、地球核幔边界的矿物成分、臭氧层空洞、黑洞、大数据等研究成果,拓宽了地学的研究内涵,促进了地质学理论的发展。当前,地质学与数学、物理、化学以及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相互渗透,许多边缘学科正在生长。 普通地质学是初学者学习地质学的启蒙之课。它是地质学各学科之间的一门链接性、统领性的课程,有利于人们整合、凝练碎片化知识,集地质学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为一体,有利于建立广袤地质学知识的有机联系,促进交叉复合。为了实现“上天、下海、入地”的人类梦想,多学科交叉、跨学科联合、整合集成研究已经成为当今科学取得重大突破的重要途径。现代科学发展要求打破人为的学科界限,科学的进步永远需要合作(杨树锋,2001;吴泰然和何国琦,2003)。 摘自《普通地质学》(第四版) (责任编辑:admin) |